建元二年,漢武帝劉徹的寢宮里,燈火通明。窗外狂風大作,暴雨傾盆,不時聽到樹枝折斷的聲音。他猛然推開窗戶,讓白亮的雨水破窗而入。一串串雨水就像一個個屈辱和親的漢宗室女臨嫁前滿臉的淚水,流啊流啊,流得他的胸口很疼,很悶。他想抽出寶刀,狠狠地朝匈奴人的臉上劈過去。他再也不能像五位先帝那樣,和親,和親,步步退讓。他要反擊,要把匈奴趕出長城,徹底擺脫匈奴人對大漢60余年的鉗制與威脅。
文帝景帝,休養生息,國家實力蒸蒸日上。漢武帝登基后,他加強中央集權,把絲綢、冶鐵、煮鹽、釀酒等民間生意歸由中央管理;采用董仲舒的建議,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,統一老百姓的思想;利用法規和刑法威懾群臣,鞏固皇權的地位。此時的西漢王朝,國家昌盛,威震四方。漢武帝認為,反擊匈奴的時機已經成熟。但是,想來想去,都不敢貿然出擊,畢竟,漢高祖“白登之圍”的陰影還在。
有一天,漢武帝聽說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首領被匈奴人所殺,頭顱又被做成酒器,匈奴單于日日用其飲酒。大月氏人悲憤欲絕,但為了種族的延續,他們只得逃出河西走廊,一直西遷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。漢武帝決定聯合大月氏,結成軍事同盟,兩側夾擊,一舉殲滅匈奴。
河西走廊以西,距離大月氏,到底有多么遙遠,路途有多么險惡,朝廷的官員沒有人清楚。更何況是被匈奴人追得到處奔波的游牧民族大月氏?漢武帝廷議時,朝廷的重臣都像啞巴似的,誰都不肯站出來請命出使大月氏。
只有張騫,還是一個郎官身份的張騫,主動請纓。即使這樣,漢武帝也很欣慰,終于有一個人愿赴未知之途,為朝廷分憂解難。他把漢使的符節交給張騫,并讓匈奴人甘父做向導,親自挑選一百多隨從跟著,前往大月氏。
張騫帶著一路人馬走出長安城時,漢武帝擊敗匈奴的心也被帶上了西行的路。霞光滿天時,坐在皇宮里的他處理朝政也很鎮定;雷雨交加時,即使身處溫柔之鄉他也會驚出一身冷汗。有時他抱著滿懷的希望,有時他又絕望到極點。匈奴侵擾邊民的消息,一個接一個傳來。張騫離去后卻像羽毛飛入叢林一般,再也不見蹤影。他的心如同火熾一般,坐臥不寧。他讓大將衛青秣馬厲兵,訓練少年英才霍去病,時時不忘備戰。

張騫背負著神圣的使命,走過一座又一座驛站。裝在身上的符節仿佛一塊能量源,疲憊時總能激發他前行的勇力。住在營帳里,外面風聲怒號,床榻上的被衾鐵一般冰涼,只要他掏出符節看看,握進掌心里,漸漸地,就會有一股熱量傳遍他的全身。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,一路急行,趕到河西走廊后,卻陷入匈奴人的包圍圈。
張騫被羈留在匈奴,一待就是九年。九年間,張騫一直沒有忘記他的使命。他先答應娶匈奴女為妻,給匈奴人造成一個假象,似要歸順。取得匈奴人的信任后,他在河西走廊到處游走,了解匈奴人的生活習性,察看地勢地形,繪制地圖,時刻準備逃走。胡人的監管一放松,張騫就穿著胡服,騎著快馬,帶著堂邑父等人往西趕去。到了大宛國,市場上從未見過的葡萄、蘿卜、核桃等瓜果,讓張騫感到新奇。特別是剽悍的汗血寶馬,更讓張騫驚嘆不已。要是將這些馬種引進到大漢,何愁打不過匈奴人?
張騫途徑康居,趕到大月氏時,大月氏的女王卻猶豫不決,說要眾首領商議后再定奪,不能給張騫一個明確的答復。張騫一邊等,一邊察看當地的風土民情。他發現大月氏周圍,有很多小國家,他們都以游牧為生,過著四處遷徙的日子。他hai發現,大夏國里,竟然有四川的蜀布。大夏距離四川萬里之遙,怎么會有四川的特產呢?經過了解,是經印度一帶輾轉販易而來。特別是江浙一帶的絲綢,在富商巨賈的店鋪里出現,價格高昂。張騫把這些都記錄下來。
大月氏女王不愿遠途征戰,不愿再次卷入戰爭,張騫只得返回復命;貋頃r他繞道走昆侖山,不想陷入羌人的地盤。羌人已被匈奴征服,張騫又一次落到匈奴人手中。一年后,匈奴發生內訌,他趁機帶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出河西走廊。元朔三年,張騫回到長安城,衣衫襤褸的他跪在城門前,淚水長流。
等得已經絕望的漢武帝,忽然聽到張騫回來的消息,愣得半天說不出話。他舉起張騫繪制的地圖,看了一遍又一遍,一個征討匈奴的宏圖赫然眼前。元狩二年,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,發動對河西走廊匈奴的大戰。這一戰,霍去病殲敵4萬余人,4萬余人投降。從此,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,設立“河西四郡”,為打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。
元狩四年,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。他帶領三百人的使團,帶著中原的絲綢、茶葉、瓷器,帶著鑄鐵鑿井技術,從長安出發,經由河西走廊,出新疆,前往西域。這一趟出使,張騫走訪了西域36國,繪制出一張更加詳細的西域地形圖。返回時,烏孫國派出龐大的出使團跟著來到西漢,發現了一個博大富庶的國家,蘊藏著源源不竭的物質財富,流傳著厚重燦爛的精神文化。
元鼎二年,漢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,利用政府配給的貨物,到西域各國經商,大部分發家致富,這吸引更多的商人沿著絲綢之路趕往西亞、南亞,甚至羅馬進行貿易活動,極大地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物質文化交流。
長眠茂陵的漢武帝如何能想到,他讓張騫和霍去病等人開辟的這條絲綢之路,在2000年后的今天,竟然成為中國實施“一帶一路”的歷史符號?他如何能想到,習近平“一帶一路”的偉大構想將要據此打造全球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責任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?
只不過,再也沒有短兵相接,腥風血雨!